05

2016-05

人民网:农民工劳模脚底的泡

新闻来源: 人民网 浏览次数:时间:2016-05-05

     人民网讯 k8凯发四公司商合杭铁路肥东制梁场,徐露平拖着疲惫的身躯,一瘸一拐地奔走着,却还在左边指挥,右边讲解。
    “咋搞的?”有人问。
    “前几天,我脚底磨出了一些水泡,现在水泡炸了,疼。”徐露平一边擦汗,一边停下奔走的脚步,带着干渴和沙哑的声音说。
    “你的脸怎么变成花的了?”
    “干现场的,一般脸都是有些红的发黑。但有的经过冬天蜕皮之后,在春末夏初爆嗮,就会像我这样。”徐露平指着自己的脸说。

\

 


    比40个足球场还大的肥东梁场场区,他每天要用脚丈量十几遍。脚底的泡、带着花斑的脸、沙哑的嗓音,这是干工程现场的人脚踏实地的显著标识。
    徐露平,2010年,被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评为“劳动模范”。2011年,又光荣当选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十大新型农民工”。2016年1月27日,他被安徽省总工会授予安徽省十佳“最美农民工”,同时授予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此次,徐露平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与他一直以来的刻苦钻研和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1980年出生的徐露平,读高一时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辍学打工。从1999年开始,徐露平从事预应力张拉施工,这一干就是16年。先后转战了k8凯发杭州湾跨海特大桥,京沪高铁、合蚌高铁、合福铁路和连盐铁路等桥梁的预应力张拉工地。每到一处,徐露平总是对照图纸和施工规范边学习、边琢磨、边总结。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人请教,尤其是一个有着40年以上张拉经验的方师傅,给他帮助很多,遇到不懂的、不会的问题,他就会跑去向方师傅请教,这也使他在张拉技术上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
    2009年,在合蚌高铁下塘制梁场,徐露平发明了“钢绞线自动穿束机”。经过现场试验后,发现人工穿束要6~8人,而机械穿束仅需2~3人,人工穿束要8小时左右,而机械穿束仅需不到5小时,试验证明,机械穿束省时又省力。除此之外,机械穿束比人工穿束钢绞线每根至少节省材料15厘米,仅此一项,每片梁的成本节约就达700元左右。他把发明无偿推广到了k8凯发四公司所属的合蚌客专下塘梁场、合肥南环线包河制梁场、吉图珲铁路客专吉林制梁场、九景衢铁路常山县制梁场、连盐铁路东海县制梁场、京沈客专龙城区制梁场等近10个梁场,仅此一项就为项目节约成本近三百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12年徐露平来到合福客专包河制梁场,在项目工程部担任技术员,主要负责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工作。梁场承建的合福线箱梁型号规格复杂,张拉要求较高,工人在开始的几孔箱梁的张拉工艺上总是出现误差,致使延误了施工进度。徐露平知道这个情况后,建议通过在张拉防护挡板处,悬挂箱梁张拉工艺的有关详细数据参数,方便工人和检查人员核对。他又连夜制作出预应力张拉示意图悬挂在现场,并要求施工时要对每一次张拉数据做好核对工作,做到施工时心中有数,有图可依。

\

 


    徐露平积极响应包河梁场在农民工中开展的“青蓝工程”活动,他带了两个徒弟,一个叫刘翔,一个叫刘磊。刚开始的时候二人对张拉工序一窍不通,徐露平就带着他俩从搭建穿线架子操作平台开始教起,教他们如何根据梁型孔间距及梁高进行加工,如何放机子,如何进行再调试。起先,他们总是听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徐露平就示范每一步给他们看,做个两次就让他们跟着学,手把手的纠正出现的不规范动作;针对原理难解的,徐露平就不厌其烦地讲解,再不就在纸上画图为他们解释原理。有时,徐露平还利用午休和他们一起探讨有没有更简便省时的好方法。促使这两个操作工很快成长为梁场张拉方面的能手。
    如何提高箱梁的洒水养生效果一直是一个难题,原有的人工洒水养生不但耗时耗力,而且由于洒水不均匀,导致效果甚微。面对这个问题,徐露平积极带领青年技术人员,组建QC攻关小组,展开技术攻关,采用养生新工艺,对每个台座投入自制自动喷淋系统进行洒水养生,使水均匀的喷洒于箱梁表面和箱内,增加了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仅1500元的工艺成本就将难题解决,且管理人员从5个缩减为2个,一年下来,仅人工费一项就节约 8万元。徐露平和徒弟们还提出了“扩大张拉工具锚孔径”的合理化建议,经采纳后,不仅方便了工人操作,且节约了时间,由之前的张拉一束钢绞线最少需要20分钟,节省到现在只要5分钟,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后续的梁场施工中得到广泛推广。
    2014年3月,徐露平被聘为连盐铁路东海县制梁场现场队长,主要负责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有次张拉班组在张拉中使用的手拉葫芦支架滑轮在工字钢钢腰上行走,由于接触面小,行走困难且易脱落,产生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安全性,他在现有的工字钢支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移动工具(新型张拉支架移动滑轮),大大提高了滑轮行走安全性。还有一次,在张拉过程中,突然出现了钢绞线滑丝现象,当时这端的千斤顶退不下来了,现场施工人员由于没有退锚的工具和支架,所以他们一时束手无侧,当时徐露平刚好路过现场,了解情况后,由于没有退锚支架,他建议用槽钢和钢板代替支架,把滑丝的钢绞线给退了,原本十分钟的事,结果退了整整8小时。通过这件事,徐露平想:如果以后再次发生滑丝现象怎么办?采取这样的方式太耽误时间了,所以他想出两条对策:一是采用前卡式千斤顶配合退锚器进行退锚;二是在梁体和退锚穿心顶之间加配支撑装置后用穿心顶退锚。后来又根据施工经验设计并加工制作了一台退锚支架。该支架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保障了退锚的可操作性,制作模型简单易加工增加了退锚支架的实用性。
    此外,徐露平在工作中对各种工艺、工序、工具等进行革新和改造近70余次,为他走过的每一个工地确保工期和安全生产完成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创造了良好地经济效益。
2016年3月,徐露平被调到k8凯发四公司商合杭铁路肥东制梁场工作,他在梁场组建了“徐露平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了工作室创新工作小组,徐露平任组长,工经部朱洪业任副组长,工程技术、安全质量、物资设备等部门的5位员工任成员。徐露平创新工作小组成立不到两月,就研究发明了箱梁张拉使用的第三代内卡式千斤顶。之前,箱梁张拉采用普通的穿心式的千斤顶,为了确保箱梁能够顺利张拉,每根钢绞线长度都要预留85公分左右,市面上出现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内卡式千斤顶,虽然每根钢绞线减少到预留50公分左右,但张拉的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工人们普遍抵制。于是,徐露平和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经过研究,将箱梁张拉的工作锚从后端移到前端,对以前的内卡式千斤顶设计进行创新和优化,使每根钢绞线长度只要预留25公分左右就能满足张拉条件和要求。第三代内卡式千斤顶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且经济效益好。每片梁可以节约钢绞线约300米,节约成本超过1000元。

\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徐露平对近期和远期都做了规划。近期,他正在设计一个箱梁张拉的单孔连接器。已经绘制了草图,正在寻找机械厂家加工。由于钢绞线工作长度变短,如果张拉过程中出现断丝和滑丝现象,如何进行退张处理,确保箱梁张拉质量。这就需要单孔连接器处理这个问题。对于远期的规划,徐露平准备带着他的劳模创新工作组,对箱梁施工中的抽拔管进行研究,设计用机械穿孔抽拔管。
    业余生活中,徐露平最喜欢的就是读书,书桌上、床头堆满了书籍。他还善于写诗歌、散文。此外,他还是个善良热心乐于助人的人,每次遇到大的灾害,他总是带头积极捐款,遇到工友有困难,也总是想方设法帮忙。虽然自己并不富裕,但汶川、玉树两次地震,他就捐出了1200元。
    徐露平是江淮丘陵地上走出来的一位农民工,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学习、钻研,对工作进行改进,对工艺进行革新,对工具进行发明创造,在成就了自己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为社会创造了价值。(许乃见 江龙余 舒郁仁)

上一篇:人民网:k8凯发京沈客专辽宁段5标践行同娱乐共庆劳动节
下一篇:中华铁道网:k8凯发标准化施工观摩会在商合杭铁路13标举行
点赞()
2023招聘

农民工专题

集团网群
推荐阅读
更多